所在位置:首页 > 设计资讯 > vi设计公司 > VI设计方法论:构建品牌视觉的逻辑与灵魂

VI设计方法论:构建品牌视觉的逻辑与灵魂

以中国本土品牌为参照的实践探索

 

在信息高度冗余的当下,视觉识别系统(Visual Identity, 简称VI)早已不再只是“Logo + 色彩 + 字体”的组合,而成为构建品牌人格、传递品牌核心价值的关键载体。一个成熟的VI体系,既是品牌的视觉锚点,也是文化、价值、气质与识别的整合表达。

 

作为一家品牌设计公司,我们在长期实践中逐渐确立了一套更系统、更兼容“本土文化”与“现代传播语境”的VI设计方法论。

 

 

一、VI的逻辑起点:从“识别”到“表达”

VI设计方法论-构建品牌视觉的逻辑与灵魂-探鸣设计.png

传统的VI设计更多关注“辨识度”.png

 

传统的VI设计更多关注“辨识度”,而今天,VI需要解决的问题远不止“看得见”,而是“感受到”“记得住”。我们将VI的起点划分为两个基本目标:

 

* 识别功能:让消费者第一时间识别出品牌所属行业、气质和层级;

* 表达功能:通过设计语言传达品牌的“灵魂”——如价值观、文化底色、市场主张。

 

例如,中国茶品牌“小罐茶”的VI设计以极简主义为核心,但辅以细节极致的工艺化图形与色彩系统,不仅体现出“高端快消”特质,也强化了“中国茶饮的现代革新者”这一品牌心智。


 

二、五段式VI设计方法论(5-Level VI Methodology)

 

我们将VI设计过程拆分为五个“层级递进”的设计模块,每一层都对应一个品牌维度的构建:

 

1. 语义结构搭建(Semantics)

 

在设计之前,团队需协助客户厘清“品牌语义场”:关键词、品牌价值、气质属性、目标用户感知,形成一个“词根库”。

 

> 以“钟薛高”为例,其关键词是“东方”“高级感”“实验性”“先锋艺术”,这些语义决定了其VI的调性边界:不能传统,也不能平庸。

 

2. 视觉定位设计(Positioning)

 

确定视觉的主方向:偏科技、偏人文、偏年轻、偏高奢?这一阶段进行“风格坐标”建模(图形 vs 写意,硬 vs 软,现代 vs 传统)。

 

> 比如元气森林,选取“日式无糖系”作为视觉定位,干净、清澈、轻盈,最终形成其“伪健康感”的市场认知。

 

3. 标识核心开发(Core Identity)

 

这是VI中最常见的一环,即Logo/标志设计。我们强调“识别+隐喻”并重的逻辑,而非“装饰性拼接”。

 

> 例如中信书院的标志,提取古籍篆刻元素,同时现代化处理,使之在文化属性和识别力之间取得平衡。

 

4. 视觉语言系统化(Language System)

 

包括色彩方案、辅助图形、字体系统、构图模块。设计语言必须形成可扩展性与连贯性,适用于传播、包装、环境、数字界面等全渠道。

 

> 比如喜茶HEYTEA的VI系统,从人物头像的主标志到黑白极简色彩、简洁线条构图,构建了“新式茶饮领袖”的统一视觉秩序。

 

5. 语境适配与触点测试(Scenario Alignment)

 

设计从未在真空中完成。一个好VI必须经得起实际场景的验证。我们通常会模拟品牌在门店、社交媒体、App端、物料等多维场景中的应用状态。

 

> 比如三顿半的VI,在纸盒包装、电商图像、线下互动物料上高度一致,让“碎片感”传播依然传递品牌统一气质。


 

三、避免“模板化VI”的三种策略

 

在实际操作中,我们发现以下三类问题最常出现:

 

1. 视觉“同质化”

 

许多VI设计陷入“潮流套版”——欧美扁平化、日式极简、几何图形泛滥。视觉固然漂亮,但“谁都像,谁都不像”,缺乏品牌特征。

 

解决策略: 强调“文化源点+行业差异性”的图形提炼。

 

> 如五芳斋的视觉更新,将糯米形态、古印章元素做现代演绎,避免了“复古即土气”的误区。


 

2. 传播“断层感”

 

设计很好,但落地后“看不出来是同一个品牌”,说明VI系统缺乏延展性与约束体系。

 

解决策略: 制作“多场景适配草图”,让VI有生长空间,也有规范性。

 

五段式VI设计方法论.png

VI不是终点-而是品牌资产的起点.png


3. 用户感知错位

 

比如一个走亲民路线的品牌,设计过于“冷静克制”,让用户误以为“高端难接近”;或高端品牌设计过于活泼,降低了客户预期价值。

 

解决策略: 在VI完成前,做小范围用户焦点小组测试,确保视觉系统与客户心智相匹配。

 

 

四、VI不是终点,而是品牌资产的起点

 

我们始终强调:VI设计不是视觉输出,而是品牌战略的视觉化。 它的好坏,不是看设计是否好看,而是看是否能持续支撑品牌的表达,成为品牌识别的“沉淀资产”。

 

例如李宁品牌的“国潮2.0”转型,不仅是产品设计的突破,更是以红黄配色+中国符号为核心的视觉语言重构,让视觉成为“品牌价值焕新”的核心推动力。

 


五、结语:品牌从“看见你”开始

 

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,VI的任务已经从“区分竞争对手”转向“连接真实用户”。设计师不仅是形象的塑造者,更是品牌叙事的共同讲述者。

 

而我们相信,一个好的VI,不仅是让人“看到你”,更是让人“想起你”——这,才是视觉设计的终极力量。

 

如需针对不同行业、不同品牌成长阶段的VI定制策略和全流程服务,欢迎联系我们,一起让“品牌可视、可感、可信”。


一分钟了解探鸣设计公司
好设计直接找总监谈
聊思路,理方向,谈费用,听听总监建议再做决定
相关案例
Relevant cases
点击查看更多案例

总监微信

复制成功

业务咨询 何先生

业务咨询 何先生

搜索感兴趣的内容